In [1]:
%matplotlib inline
import numpy as np
from __future__ import division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import seaborn as sns
plt.rcParams['figure.figsize'] = (15,15)
plt.rcParams['axes.grid'] = False
#import cv2
import logging
logger = logging.getLogger()
In [4]:
plt.subplot(1,2,1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2/A.png'))
plt.subplot(1,2,2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2/B.png'))
Out[4]:
与作者不同,我提亮了高光区到 $162^R 162^G 162^B$,注意观察背景黄色树叶由黄绿交错变成了纯黄色。
总之,思路是:
曲线上对应于短尾猿的区段应该是最陡的(对比度),而红、绿、蓝曲线之间的均衡产生了中性灰(色偏)。
术语:
从最亮到最暗,我们称之为高光、1/4调、中间调、3/4调和阴影。
实际的青黑会反射一些红光 $\to$ CMYK空间中,中性灰要求品红和黄色数值一致,但青色的数值要高些(吸收更多红光来均衡)。
阴影和高光的极值是根据印刷/显示设备能呈现的细节效果而定。
RGB推荐值是$15^R 15^G 15^B$。
CMYK推荐值
当印刷条件较好时,可用较高的值$80^C 70^M 70^Y 70^K$,其总量是290%。SWMOP制定的油墨总量上限是300%,而印刷杂志常常是280%。
对于新闻纸及一些喷墨打印机,若需要更低的油墨总量上限,如240%,就减少CMY,同时增加黑色,以保持阴影的深度。
在暗调,人眼对色彩变化的敏感度变弱。不得已情况下,可以减少一种或两种墨,但阴影色彩不平衡可能带来其它区域也出现偏色。
RGB推荐值是$255^R 255^G 255^B$。
CMYK推荐值是$5^C 2^M 2^Y$,也有其它推荐值,但青色总是稍高以保证中性。人类视觉系统对浅色非常敏感,任何一种墨有3、4个点的变化都会引起让人无法接受的色偏。
阴影和高光必然保持中性。
In [2]:
plt.subplot(1,2,1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8/A.png'))
plt.subplot(1,2,2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8/B.png'))
Out[2]:
调整得比较失败,头发的颜色和窗子里面墙壁在红色段有重叠,没找到好的方法消除暗部的红色色偏。
In [3]:
plt.subplot(1,2,1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10/A.png'))
plt.subplot(1,2,2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10/B.png'))
Out[3]:
若CMY中有一种墨明显多于另外两种,则总的颜色接近原色,即青、品红或黄。
若CMY中有两种墨明显地多于另外一种,则总的颜色接近间色,即红、绿或蓝。
区域 | 数值 | 位置 | 说明 | 修正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高光 | $16^C 7^M 2^Y$ | 天空 | 偏蓝的青色 | 提亮,偏蓝: $6^C 2^M 0^Y$或$7^C 3^M 0^Y$ |
阴影 | $80^C 64^M 71^Y 75^K$ | 门洞 | 偏绿 | 中性灰,$80^C 70^M 70^Y 70^K$ |
青草 | $37^C 21^M 86^Y 1^K$ | 偏绿的黄色 | 偏绿 | |
城堡 | $39^C 48^M 70^Y$ | 棕色区域 | 偏红的黄色 | 偏黄的红色 |
大海 | $52^C 28^M 13^Y 1^K$ | 偏蓝的青色 |
青色:提高高光;提升中间调,给草中加入更多青色;变陡城堡所在曲线。
品红:提高高光;降低1/4调,减少草中品红;升高3/4调,增加城堡中品红。
黄色:减少每一处的黄色,减轻城堡和草之间的不平衡。
黑色:加重黑色,让城堡和草所在曲线更陡。
In [2]:
plt.subplot(1,2,1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14/A.png'))
plt.subplot(1,2,2)
plt.imshow(plt.imread('./res/fig3_14/B.png'))
Out[2]:
确实不会用CMYK空间,瞎调成这样吧